刊名:茶叶科学
主办:中国茶叶学会;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
主管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ISSN:1000-369X
CN:33-1115/S
语言:中文
周期:双月
影响因子:1.311765
被引频次:41600
数据库收录:
中文核心期刊(2017);CA化学文摘(2013);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(2019-2020);统计源期刊(2018);期刊分类:农业
1 基本情况
1.1 海北州基本情况
海北州位于青海湖北岸,属典型的高原大陆型气候,全州拥有天然草地面积3853万亩,可利用草场面积3578.8万亩,其中:冬春草场1732.1万亩,夏季草场1846.7万亩。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26.96万头只。近年来,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,天然草场呈现出 “总体好转,局部退化”的态势。草地沙化是该州草原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,根据各县《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(2016-2025年)》和2007-2010年全省草原资源调查,全州草原中度退化面积达1184万亩,其重度达580.42万亩;草原沙化面积达361.5万亩,主要分布在刚察、祁连、海晏3个县。自2011年起,海北州草原牧区实施了5年为一个周期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,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,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。草原补奖政策深得社会认同、群众称赞。全州共落实天然草原禁牧1180万亩、草畜平衡2398.8万亩、牧草良种补贴68万亩、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户,核减超载牲畜102万羊单位,基本达到草畜平衡。
1.2 草地发展基本情况
近年来,海北州坚持以草业为中心,强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,以项目为依托,坚持国家、集体、个人一起上的原则,在草地围栏、草地改良、饲草基地建设、鼠虫害和毒草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草地综合治理,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,科学组织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、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,海北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休牧围栏150万亩,划区轮牧170万亩,补播改良10万亩,人工饲草地1.5万亩,黑土滩治理17.5万亩,治理沙化草地1万亩,毒害草治理1万亩,舍饲棚圈建设4460户,新建畜用暖棚13万m2,新建贮草棚3.88万m2,防治高原鼠兔333.5万亩、成效巩固84万亩,防治高原鼢鼠160万亩、成效巩固38万亩,建设人工饲草基地4万亩,防治草原毛虫75万亩。
2 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
2.1 资源利用的约束因素加剧,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
海北地处祁连山腹地,海拔高、环境严酷、生态脆弱。农牧的发展受到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较大,特别是干旱、霜冻、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,轻则减产减收,重则劳而无获。近年来,随着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大,海北州天然草场呈现出 “总体好转,局部退化”的态势,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任务依然艰巨。
2.2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生产力水平不高
近年来,各级财政对海北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但海北自然环境严酷,地理位置复杂。点多、线长、面广,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普惠面还不是很高,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,农牧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。现代生产设施仍然匮乏,物质装备水平仍然不高,农牧业生产 “靠天吃饭”、 “靠天养畜”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,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业的转型升级。
2.3 生产体制制约因素多,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大
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处在探索阶段,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。统一规范的土地草场流转机制尚未建立,草原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,土地草场使用权流转规模较小,适度规模经营占比不高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、稳定农户承包权、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任务艰巨。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,公益性服务能力特别是在农牧业技术推广、动植物防疫、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存在差距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、吸引力、服务能力和规范程度有待提升,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,带动能力不强。
2.4 产业化程度不高,区域布局分散
目前海北州建立的各类农畜产品基地规模过小,畜产品生产比较分散,优质的畜产品没有形成优势市场,品牌效应不明显。农产品连片种植面积小,尤其是在各区域内分散种植,优势农牧业品种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产业。
3 生态保护思路与措施
3.1 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
通过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,继续对1180万亩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,对2398.8万亩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。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,严格落实补奖资金发放与生态保护责任、保护效果挂钩的绩效管理工作。
文章来源:《茶叶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cykxzz.cn/qikandaodu/2021/0126/676.html
上一篇:重庆召开草业工作暨草地资源清查技术培训会
下一篇:信息化助推草原补奖政策精准落地